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寒冷
发布: 2007-04-07 | 作者: | 来源: 未知
为了准备罗布泊和阿里之行,我经常翻阅一些求生知识,近日在图书馆借到一本书,《恶劣环境下的生存》
Survival: how to prevail in hostile environments Xavier Maniguet, translated by Ivanka Roberts
写的不错,摘抄其中的一些段落与网友分享,英文水平有限,译的不好,希望有用。
目录
1、主要威胁
寒冷 炎热 口渴 疲劳 鲨鱼 毒蛇 其他毒虫 团体求生
2、恶劣环境
海洋和船只失事 水下 沙漠 丛林 高山 极地
3、科学与求生
天气和求生 雪和雪崩 定向 求生食谱 寻找食物 一些技巧自我疗伤
附录:技术装备
1、寒冷
1.1 求生策略
*在水中:
--尽可能多穿衣服,但不要影响浮力
--保持颈部露出水面,这是散热最快的部位之一。一件救生就可做到。
--不要动,等待救援。最佳姿势: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屈膝,尽量缩成一团。
*在空气中:
--建一临时避风所,风会使散热加快。
--唱歌以避免睡觉,否则你可能再也醒不过来。
*补充饮水
*绝对不要饮酒来取暖
1.2 冻伤预防
*衣物
*局部预防
皮肤上的油脂(不管是什么)形成的阻隔层对防止冻伤很有效。
喜马拉雅和极地探险家发现不清洗暴露于空气中的皮肤会减少冻伤。
1.3 冻伤的治疗
如果冻伤已出现,必须防止扩大。这时皮肤和下部组织变得十分脆弱,任何激烈的物理治疗都应避免。比如拍打患处或用雪摩擦都不好。那么 应该做什么呢?设法使受伤的组织重新暖和,但不要做诸如把脚靠近火或把手放在热 水里之类的事,这只会在冻伤上加上烫伤。在求生的情况下,尤其是一个人很难实现理想的回暖(rewarm): 受伤的组织浸泡在40C的水中,不多不少。45C的水会烫伤,低于40C研究 表明结果有害。保持水温直到皮肤温度达到37C,然后自然恢复。找东西 盖好患处,但太多的衣物会阻碍血液循环。适当活动肢体以防止冻伤扩散。如果回暖(rewarm)过程不能持续到救援到来,就不应进行。什么也不做也好过回暖后再次冻伤。除了冻伤扩散外,最有可能使情况恶化的就是破伤风和感染。
恶劣环境下的生存(2)炎热和口渴 转自山野 裂缝
炎热
1、身体的耐热训练
* 随着温度升高的渐进式训练最好。比如在一天中随温度上升,训练也越晚。
* 桑拿
2、求生策略
* 衣物
仿照当地人的衣着。温度越高,衣着应越宽松。如果能避开蚊虫和太阳,最好什么也别穿。戴浅色遮阳帽。
* 喝水
经常喝大量的水十分必要。口渴是危险的信号,说明体内已出现失衡,应该在口渴之前喝水。
* 调整体能消耗
激烈活动新陈代谢会增加20%,在炎热的环境中,比如沙漠,调节机能很快失灵。在沙漠中,如果饮水有限,但时间充裕,最好在晚上 行动。
* 盐份的摄入
腹壁和肢体肌肉出现痉挛是由于脱水和盐份丧失。 适当补充盐份但不要过量。盐的摄入应伴随大量的饮水。若没有水就不要补充。
口渴
1、问答
--如果没有水,但有很多食物,应不应该吃?不,消化食物需要水。
--海水能喝吗? 能。(见下文)
--应该一次喝个够,还是少量,多次数?分多次好,那样利用率高。
--尿能喝吗? 能。
2、在求生的情况下,没有喝的就什么也不要吃!没有水的情况下身体忍受极限
--------------------------------------------
32C 3天
26C 4天
21C 6天
15C 17天
可以看到,温度低忍受时间长。所以,如果在沙漠中,就只在晚上行走;如果船只失事在炎热地区,经常下海泡一泡。
3、关于水
--冰雪融化的水
因为缺乏矿物盐会引起痉挛和消化问题,应和食物或盐一起饮用。冰或雪应在身体或手中融化后放在容器中,而不是直接在口中融化,这会引起腹泻而脱水。
--海水
不到不得已不要喝。如果要喝:
*每天饮用量分作10次,每次2-3口
*连续饮用不超过5-7天,避免肾脏受损。如果能从鱼,海龟,藻,雨获得淡水,可以再喝5-7天。
--尿
随着饮水的减少,尿的浓度提高,颜色变深,渗透压力 (cosmotic pressure)加大,但还是比血液低。可以喝,但要注意:
*不能经常喝
*不能储存,应马上喝
--水的卫生
任何怀疑不卫生的水都应过滤,煮沸或加入次氯酸盐消毒。
--水的储藏
每天检查水的颜色,即使是在密封罐中。若发现海藻或其他微生物,过滤后才能喝。
4、延长忍受口渴的方法
*出发前尽可能多喝。不要吃过量的东西,也不要吃油腻的东西。
*感到口渴时避免进食,但富含水分的新鲜食物除外。
*如果没有水,就不要吃
*减少水分散失,如出汗。
*若淡水来源断绝,合理分配绝对必要。比如饮用5-7天的海水后喝一点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