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秀”,西安的“吧”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xianhuage | 来源:
我以我是一个西安人而为荣,在我眼里,西安人总是比外地人要聪明,无论什么生涩的东西、怪异的东西,甚至别人看来没用的东西,经西安人这么一捏把、那么一捣鼓,便会翻出一种新意来。就象那普普通通的麦秸杆,在西安人手里楞是做成了工艺品,还远销到海外,换来不少外国钱。本来是家中做衣服剩下的布头头,经巧手媳妇一拼一接,就成了一件五毒马夹,哄得老外掏了腰包还乐呵呵地直说“thank you”。
前些年,不知谁从哪里翻出个“秀”来,于是在西安街头一下子冒出好多个“茶秀”、“咖啡秀”,还很是风光了一阵子。那些大款小款们、夫妻情侣们,有事没事地进去“秀”上一把。还不把这叫“时髦”,却称是“时尚”。实际上,这所谓的“秀”,不过就是间茶馆,坐进去也就是品品茶水,嗑嗑瓜子,和四川、北京的茶馆没什么两样,可经西安人这么一“秀”,就“秀”出了一种新鲜的味道。其实,这“秀”本是一个舶来词,出自大不列颠,原文是“show”,展览、表演、公众娱乐的意思。可在西安人手中,谁还能看出一点原来的味道呢?这就是西安人聪明的地方。
“秀”了好一阵儿,人们仿佛“秀”皮了,“秀”也不那么热了,于是西安人又捣腾出个“吧”来。先起时只是酒吧,倒是地地道道的英国“bar”,供人们喝酒的地方。可能是酒吧生意太好了点,于是,这“吧”也被西安人琢磨出了新花样。不知不觉间,西安街头带“吧”的招牌纷纷亮相,玩电脑的地方叫作“网吧”,卖书的地方叫作“书吧”,练琴的地方叫作“琴吧”,跳舞的地方叫作“迪吧”,更有那读不明白又不知干什么的“清吧”、“氧吧”……把“吧”玩得风风光光,反倒把那正宗的“酒”字给玩得不见影儿了,玩得真叫那个绝。这不,新开的茶馆原本可以“秀”一下的,偏偏时运不济,“秀”风已过,只好也跟着叫个“茶艺小吧”,从“秀”字辈沦为“吧”字辈不说,还要加一个“小”字。西安人就是这样,干事儿从不怕人说喜新厌旧,总是踏着新潮新节拍,你要是赶不上这个新,也许就只能称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