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重庆——重庆火锅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武汉人 | 来源:
听说被分到重庆工作,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痛痛快快的吃辣的了。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对热干面的眷恋,我到了重庆。开始了我盼望已久的全新生活。
在重庆说到吃最有名也最响亮的招牌自然是重庆火锅了,重庆的火锅店真可谓是遍地开花,几乎每条街都有,一条街有个七八家火锅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而奇怪的是每个火锅店生意都出奇的好,有些火锅店干脆叫火锅大排档、火锅批发城。不过我只到一家名为“陈眼镜火锅城”的地方吃过,因为经理说经他几年来的比较,这附近就属这家最正宗最实惠了。我们一般都在六点钟之前去,有一次七点过几分去,已经要排队了。听说有个有个习俗,或称习惯吧,就是吃火锅前一定要喝几口“老鹰茶”,我一看其实就是花红叶子。重庆这里食客等菜时并不吃花生米或泡菜,而是店主提供免费五香瓜子,只不过里面有很多是烂的。至于汤也如前面所说的分清汤、红汤两种,蘸的作料很简单,就只调味盐和红油或色拉油,味道嘛,除了觉得辣椒辣得正宗些与武汉当地吃的火锅比较也差不多。不过还有些诸如鸭肠子火锅之类的特色火锅还未品尝过。
但重庆更有特色的位于解放碑的好吃街我却早早地就去拜吃过,当时是下午六点多,好吃街上可用状观来形容,临街边一长排小商铺,个个都是金字招牌老字号,男女老少排队的排队,打围的打围,由于基本上都没有坐位,那些已先抢到食物的人就或站在街中间或坐在树的围栏上或蹲在地上大咬大嚼,有的人东西还未到口,口水已落到地上,真是不折不扣的滴涎三尺。穿行好吃街其间的除食客外就是专职的环卫工不停清扫油腻腻的地面,再就是一群拿着纸巾兜售的老婆婆和小女孩。在这种气势磅礴的狼吞虎咽的氛围里就是得了厌食症也能勾起食欲,当时我只恨肚子太小,仅仅只吃了王鸭子的几串鸭肫、什么大妈的几串卤藕、自称已注册全国商标的什么牌的一碗凉面,尔后又再接再励撑了半碗草霉刨冰就感腹中不适……呵,还好这里的配套设施挺全的,路口有个大大的“WC”的标牌,所以大可不必有后顾之忧。
重庆解放碑附近还有个全国有名的特色小吃,那就是吴抄手。那天转了好大一圈才找到吴抄手馆,这是家并不起眼的小馆子,比起武汉老通城要小得多,门口的招牌已被熏得黑乎乎的,可能是中午的原因,人也并不太多,进了吴抄手馆,先看价格牌,“金钩水饺”、“金钩抄手”算是最贵的了,3元/份,在此之前我已吸取过一次教训,那就是“水饺”与“抄手”是两样绝对不同的东西,而金钩我听我妈说过其实就是虾子,嗯,就是它了吧!蹩着普通话搭着又点了盘黄凉粉。黄凉粉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递过来的红汤金钩抄手却是几个煮熟了的干巴巴的抄手上洒了些辣椒油,瞟眼看了看别人的清汤抄手里面是有汤的,我也不好意思问那个下抄手的是不是忘了加汤,端到桌上时又看到对面的重庆美妹望了望我那碗干巴巴的红汤金钩抄手,又看了看我,顾不了那多了,赶快埋头吃完了抹了抹嘴就出来了,味道么,没什么特别的,只是那碗抄手里究竟要不要加汤倒是我现在还没解开的谜。
重庆直辖市已五年了,洋快餐自然是早已扎营扎寨,可与武汉相比,麦当劳、肯德基倒是寥寥几家,然而三、四年前绝迹于武汉的德克士大行其道,这些快餐有个相同之处是几乎都开在二楼,我只去过上清寺一家德克士坐过一回,隔着临街的落地玻璃,看着上清寺转盘处巨大的花圃,花圃中的花不仅用扎成各种形状配以五颜六色的灯饰,而且还会动,喝着柠檬茶看着夜景也不乏为一种享受,体会到快餐经营的食品倒是次要的,主要经营的则是热情亲切的服务和整洁优雅的环境。
与快餐特色相反的就是“凉粉——凉面——酸辣粉——”这些用担子挑着在大街小巷里穿行的副有浓郁民间特色的吆喝,其味道呢说好不好,说差呢,也不比吴抄手的黄凉粉差到哪里去,不过我只试着吃过一次,其结论不足以定。另外还有个吆喝声是在汉正街就听过的“专业卤鸡蛋——一块钱两个——味道好得很——”呵,汉正街不愧为汉正街,卤鸡蛋都便宜些,是一块钱三个。真是奇怪这些专业卤鸡蛋居然是全国连锁的,莫是谁办了个全国性质的专业卤鸡蛋培训班?
有关重庆的吃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小天鹅、清华、德庄、苏大姐、秦妈、骑龙等“特色火锅”、南山饮食一条街的“泉水鸡”、菜根香、外婆桥、巴国布衣、小洞天等的“江湖菜”、还有武汉人比较熟悉的陶然居等都是不去就是损失就是遗憾的地方,唉,等我以后亨了再去弥补那些损失那些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