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漫记——青岛篇之二[图]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何人 | 来源:
崂山,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距青岛市区40公里的黄海之滨。山势以主峰崂顶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延伸,山海相连,峰雄壑秀,怪石嶙峋,骆驼峰、狮峰等象形石比比皆是。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据导游说,每当风起浪涌之时,立于海边松林旁,便可领略“山色与苍海相映,松涛与海潮交鸣”的意境。
坐在崂山海岸边的岩石上,我一人默默地聆听那海水轻轻拍打沙滩发出的阵阵涛声,美妙的天籁之音让人感到陶醉。远处,平静的大海一望无际,海天一色,尉为壮观。我在遐想着,仿佛自己己变成了一只海燕,在这蔚蓝的大海上空展翅翱翔, 自由腾飞。
“怎么了,是不是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了?”导游万小姐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回过神来,带着一丝眷恋,跟着她往太清宫的方向走去。
崂山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张廉夫创建,后经历代沧桑,归宗于全真道教。
我这人对什么宫啊殿啊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太清宫内最让我感到大开眼界的是那些参天古树。这些树的树龄少则几百年,多则千年以上,每一棵树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有些树在文革时期曾遭到红卫兵的破坏,树中间被烧穿的洞还清晰可见,但仍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显示出其特有的生命力。
站在树荫下,我享受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美妙意境。在曹雪芹所提写的“绛雪”石刻旁,我请导游小姐为我拍下了这有纪念意义的一刻。
在另一处石刻旁,导游指着三个字在考我们一群游客,其实那是繁体的古篆体书法“逢仙桥”三个字。她说,能认出其中一个字的必须要有高中文化,认出二个字的要有大专文化,三个字都认出来的,要有本科的文化。我感到有点好笑,不禁对导游脱口而出。还调侃地对她说,你太抬举我了,我可小学还没毕业呢!
为能俯瞰整个青岛市区的风光,我们登上了市中心的信号山旋转观景楼。极目远望,半城青山碧海绕,美极了!这时,我看到了康有为先生笔下的青岛全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旧城区一角,许多别具一格的德国式建筑,特别引人注目,红红的屋顶,尖尖的柱子,极具西方的特色。远眺整个青岛市区,三面环海,一面靠陆。远处繁忙的青岛海港是我国第三大港,海运航线直达世界各国,货物年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位居第三。
当太阳西下,天色渐晚的时候,我们才回到市区,晚霞慢慢地笼罩在市区上空,远处的景物越来越朦胧了……
晚上,气温更低了。信步在青岛街头,虽游人如织,但却个个用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的。马路两边霓虹灯在闪烁着,摩天大楼在彩灯的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忽然,我看到屋檐下一对正在亲热的恋人,于是赶紧低头走过,以免自己狐独的身影和他们成为对比。我来到美食街,钻进一家叫上海××的酒家,要了一个大闸蟹,一盘油炸臭豆腐和几样小菜,一小瓶小糊涂仙,打发了这晚上寂寞的时光。
回到宾馆,我打点好行装,准备下一站的行程。
(完)
------------------------------
欢迎访问何人的个人网站:
《小蜜蜂之家》—文学 绘画 摄影
http://www.gd-xm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