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与日尔曼人的区别——游青岛有感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萍诗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几百年前,蒙古人的铁蹄,曾经踏平了欧亚大陆,并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几大可汗国;一百六十多年前,八国联军也到达中国,其中,日尔曼人的军队,占据了中国渤海湾一个叫青岛的小渔村。

当年的德国驻青岛总督府,现在名叫“迎宾馆”的德式小洋楼里,有一张160年前的,当时的青岛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青岛,一片荒凉:只有总督府、火车站,与小鱼山几处可以辨认的建筑物和地形地貌。如今青岛的繁华景象,全然不见。

迎宾馆里,曾经云集过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听说,汪精卫住过;蒋介石,也许也住过;毛泽东与他的太太住过,并有她弹奏过的美国钢琴;林彪也住过,只听说,他怕风怕光,住在一个楼下特别没有光线的房间。房间全是木地板,是德国式的镶嵌木地板。讲解员说,这地板,还是160多年前原来安装的,从来没有更换过。美国钢琴、德国壁柜、德国壁炉、德式枪柜等等,都是原来购置安装的。160多年了,这些设备性能良好,还能用。

迎宾馆的外墙,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块垒成,坚固耐用;巧妙的躲藏观察系统,防弹系统,排风排烟系统,排水系统,全部是160年前日尔曼民族文化、工艺水平的结晶。至少,在今天,这些系统,都没有落后,还在发挥正常的作用。(不好意思的是:当时的中国清王朝领导人,正在领导中国民众抽大烟)。导游先生说,现在的青岛旧城区,是当年德国人规划设计建造的。160年前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还能满足已经扩大多少倍的旧城区人口的需要。

青岛火车站,是中国土地上,目前唯一保存良好的由德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德国风格的建筑物。尖尖的屋顶,石块垒成的外墙,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在运营中。只是,近年来,青岛城区发展太快,可能要搬迁火车站。听说,德国政府已提供2000万马克,帮助青岛保护那座古老的哥德式建筑物。

我在想,当年,德国人侵占了山东半岛,筑铁路,建教堂,开始了对中国的殖民统治。青岛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民众运动,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第一烛火焰。终于,德国的殖民主义走了。但是,日尔曼民族文化却以另一种独具一格的方式,永远留存在青岛:看看青岛的青山、蓝海,隐隐约约在绿荫丛中的青石砖墙与红色屋顶的异国小楼,成了青岛旅游文化的亮点。

再想,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到达每一个地方,只做三件事:抢购财富、杀戮男人、带走女人。一句话,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结果,几百年过去了,蒙古人给欧亚大陆留下了什么?

此时此刻,我才明白,中国有位已故的伟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文明的精髓。
TAG: 蒙古人 青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