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快乐的旅程[一]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朵朵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儿时,喜欢看爸爸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喜欢听收音机里流淌出来的《北京的金山上》,那时开始就幻想有一天能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未曾想到,二十年后让我踏上北京之旅的,却是头脑中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十二小时以后,我乘坐的T77次的广播里传来了《走进新时代》的歌声,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象北京一样让我感到这般激动――是的,我已经站在了首都的大地上。

颐和园的美景早已在荧屏上领略过,但当我真正伫立于十七孔桥上环顾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时,仍被她的秀丽所折服,内心也被这清澈的湖水一并净化了。阵阵清爽的微风拂过昆明湖,泛舟的人们无需划桨,船儿便能顺着风向自如在游移于湖上,湖边的数株枝繁叶茂的柳树也随风翩翩摇曳。仿佛第一次看见世界的婴儿,我睁大眼睛细细观赏这座皇家园林,唯恐错过一处景致。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据说别有用意,它可以供晨练的人们赤脚行于其上,有活络筋脉之用呢!

路旁的树林里满是鸟儿的歌声,偶尔有几只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横穿小路,可爱的样子让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我笨掘地吹着响哨试图把它们吸引过来,淘气的小家伙可不吃我这一套,我也只好悻悻而返。

沿着八达岭高速公路行驶了近一小时,我们的车就到达了八达岭长城脚下。当年的人们是怎样一砖一石地砌成这座闻名于世的防御工事的?如今的人们已经在这里将答案形象地用模型表现出来。我满怀着豪情一口气爬上了好汉坡,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万里长城仿佛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若不是周围游人太多,我还真有对着长城大声抒发自己情感的冲动。熟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登长城来说亦是如此,返程经过最陡的一段时,我只能双手握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往下挪。快到一个烽火台时,有位外国老太太拿着相机冲着我们,我以为她要拍我身后的长城,不料她却对着我们摁下了快门,接着就对我们友好地一笑,我们当然也报以灿烂的笑容。我不知道我们的这张照片会被老太太带往哪个国家,但我知道,照片里中国姑娘的脸上一定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在我的想像中,北京是个地域广阔的城市,真的到了北京才发现:北京城比我想像还要大。接待我们的朋友住在五环外的一个叫“上地东里”的小区,为错开北京人上班的时间,去故宫那天我们特地起了个大早,在不怎么堵车的情况下仍花去了二个半小时,我们才站到故宫的神武门前,朋友说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只穿过了半个北京城呢。故宫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各个小宫室以坤宁宫、乾清宫、太和殿等为中轴左右对称地排列开来。刚进宫门,地图上的“漱芳斋”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那不是《还珠格格》中紫薇和小燕子的寝宫吗?煞费苦心地绕了一大圈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漱芳斋”,一打听才知道,“漱芳斋”还没有对游人开放呢!而且《还珠格格》也并非在此地拍摄。从坤宁宫到乾清宫再到储秀宫、皇极殿,保和殿,这一路下来,我惊叹不断,故宫象极了一个大家闺秀,一颦一笑都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尽管两条腿早已力不从心,但我们仍然一个不落地走遍了所有的宫室,出午门时,已是下午时分,这时的我离天安门仅仅只有几步之遥了,我的心又一次剧烈地跳动起来,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相如此真实地展现在眼前,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睛竟潮湿了。
TAG: 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