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旅游 >> 旅游 >> 俄罗斯 >> 在俄罗斯的中国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在俄罗斯的中国人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王志振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跳蚤市场的北京“倒爷”
坐落在莫斯科市西南列宁体育场的“跳蚤市场”,每天都有来自独联体、东欧各国以及中国、蒙古、越南等国的商贩十余万人进场交易。这些商贩只要交400卢布,即可买到一张摊位证进场设摊卖货。当地居民则每人只要花25卢布买一张入场券,即可进场买卖货物。
进到列宁体育场内,只见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其中大部分为服装、鞋帽等生活日用品。市场里没有“通用语言”,到这里买货的、卖货的当然鲜有语言学家,人们所用的语言可谓五花八门。买东西的和卖东西的常常说着对方完全听不懂的另一国语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交易,买卖双方或用计算器合算价钱,或用笔写出阿拉伯数字以示意价格,再用手势比划一番,不少生意就这么成交了。
在列宁体育场,我看到了中国制造的羽绒服、皮夹克等各类服装,还遇到了一位北京“倒爷”——刘志勇。
在异国他乡见到同胞,倍感亲切,我和刘志勇都因此很兴奋。
刘志勇告诉我,他在这里做服装生意已有六年了,一直是把国内的服装运到俄罗斯来卖。最初,靠自己坐火车把大包小包的货物手提肩扛到莫斯科,非常辛苦。后来,生意做大了,赚了些钱,他就与别人合包飞机从国内运货,去年一年他们就曾四次包租飞机。
谈起俄罗斯的生意经,刘志勇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他说,中国服装在俄罗斯很有市场,不少俄罗斯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也是中国货的忠实顾客。“在俄罗斯市场上,能与中国服装一比高下的对手还不多。”
不过,我也听说最近中国“倒爷”生意并不好做。主要是因为中国货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伤了俄罗斯人的心。
中国餐馆的上海老板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有一条著名的商业大街——涅瓦大街。我们一行人在涅瓦大街与另一条街的交叉路口看到了一家中国餐馆的中文招牌。
由于在俄罗斯天天吃西餐,我们早已对奶油、面包倒了胃口,此时出现的中国餐馆正好可以安慰我们“国胃”的思乡之情。于是,我们顺着招牌上的指示方向,加快脚步,冲进了这家中国餐馆。餐馆里弥漫着一股葱花炝锅的味道,简直让我们馋涎欲滴。
在等着上菜的当口,我们和这家餐馆的经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上海人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们,这家餐馆还是一家合资企业呢。圣彼得堡和上海是友好城市,这家餐馆是上海市的一家旅行社和圣彼得堡共同出资兴办的,合资期为20年,由中俄双方共同管理。
餐馆是一栋三层小楼,一楼为按欧洲风格装饰的咖啡厅,二、三楼均是按中国民族风格装饰的典雅华丽、环境舒适的餐厅。这位上海人乐滋滋地告诉我们,餐馆自去年开业以来,生意兴隆,有很多食客都是慕名而来的。
目前,餐馆的工作人员中有十几个是中国人,他们主要担任管理人员和厨师;餐馆的服务人员则是在当地聘请的,月薪三千卢布(约合人民币40元左右),此外,他们每人每月还可收入数千卢布的小费。
我们发现,餐馆里的服务员都是身着西服的俄罗斯小伙子。他们训练有素、彬彬有礼。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点菜时没遇到什么麻烦,因为菜谱上的每道菜都用阿拉伯数字编了号,菜名和价格用中文和俄文两种文字标注,我们只要用手一指,小伙子就立刻微笑着点头,同时在他的小本子上写写划划。
在这家餐馆,我们喝到了“鸭溪老窖”,这可是地道的中国酒,正合我们的胃口。席间,那位上海经理带了六位中国老乡来向我们敬酒、献花,一时间好不热闹。经他提议,我们十一个中国人共同举杯高呼“祝祖国繁荣昌盛,祖国万岁”。引得就餐的许多俄罗斯人注目。这时,在附近就餐的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走过来,翘起大拇指,用蹩脚的中文说:“中国人的凝聚力就是强”。
这顿饭我们共花了9000卢布(合人民币100多元),这是我们在俄罗斯吃到的最好的一顿饭了。
TAG: 俄罗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