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母亲在英国过春节[一]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MOM | 来源:
借春节假期,我决定去英国看望一下留学的女儿。对于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很少出国的我,这次一个人独行,逼迫我把有限的英语拣起来,大胆地自己登上旅途。
香港机场
我从香港机场乘英国航空公司班机。现代化程度很高的香港机场宽敞、明亮,而且非常庞大,显得异常气派。根据转换的登机牌指定的通道,还要穿过很多大厅,然后转乘地铁火车。这与内地机场路面用汽车运送旅客有所不同。
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行走在回归的香港机场时,充满了祖国胜利的骄傲感。但在通过安检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里有肤色不同的各国人和肤色一样的东南亚各国人,大家排着队在通过安全检查。当轮到我时,安检人员却把我叫到一边,由另外两名香港机场工作人员对我首先进行特殊检查,要求我出示护照的同时再出示身份证。我立刻敏感地意识到——我拿的是中国护照。作为律师,对他们这种涉嫌歧视内地人的态度,本能地义愤。我平静地质问两位安检员:“你在此写明的只是请出示登机牌,请你将对持内地护照的人必须出示身份证的有关规定和法律规定拿出来,我会遵照执行。”
两位先生显然也是初次碰到了意外,互相对视无言。他们又找来一位看似领导的人物耳语了一番,3个人一齐向我走来说:“对不起,能看看您的工作证吗?”我也不想出门不愉快,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将律师执业证递给他们。他们看了一下,恭恭敬敬地将我送出安检。
面对被英国统治了一百年的香港,一些人的观念如此难以改变,我有几分遗憾。
留学生的生活很精彩,也很无奈
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抵达伦敦机常我顺利地通过了英国移民局的检查和询问。走出机场时天还黑黑的,因为这才是英国早上五点钟,搭乘“的士”前来接我的女儿活蹦乱跳地跑过来把我抱住,兴奋不已。开“的士”的是个英国人,大约四五十岁,一边替我搬行李,一边用英语乐呵呵地说,意思是“我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这么开心、生动的场面了。”
为了能和女儿多点时间聊聊天,也想多给她点长久没有给予的母亲的关照,我住在了女儿所住的研究生宿舍。整整住了10天,从早到晚与他们同吃同住,对留学生的生活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也有了较深的感触。
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我女儿住的这层就有来自美国、约旦、韩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不同国家的学生。他们每天各忙各的,作息时间和课程不同,因此从早上九点到十一点,起床和吃早饭的都有。早饭很简单,他们基本上都是吃几片烤面包和香肠、喝杯咖啡奶。他们普遍习惯了每天只吃两顿饭,晚饭大约在晚上八点左右,这个时间开始直至晚上十二点,全层的人会陆续到来,利用这段时间或多或少地参加用英语进行的交谈,一边练英语,一边相互进行国情了解。女儿告诉我,他们普遍反映出来对中国缺乏了解。我在家极少做饭,但来到英国还是想多给女儿做点中国菜吃,无形中也加入了他们的交谈。他们很有礼貌,见面总是热情地先打招呼,然后用英语再加打手势地向我介绍电炉和微波炉、烤箱的使用。
这所大学给留学生提供的住宿条件不错,无论读研究生的还是本科生的,都是每人一个大约八平方米的住房。每层有一个厨具齐全的公用厨房,烤箱、电炉、冰箱、微波炉都各备有4个,所有的学生几乎都是自己做饭。
我跟着女儿去购物、买菜。离学校大约2公里的地方有个超级市场,超级市场很大,物品齐全,我像在内地一样随意拣着平日女儿爱吃的东西,但被她拦住,她却在注意着降价的商品并精心计算着价格。我被她变得如此精打细算的消费态度感到惊异,后来我又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去购物,他们个个作风如此。这一个个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和社会经验方面,无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我劝女儿不必太计较钱,爱吃就买。女儿却说:“我认为没必要加大在他们国家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