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新加坡——在现代文明尘世之上的美丽国度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小巧流穗 | 来源:
从飞机上翘首侧目往下看,下面已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些小山坡。也许不能算作山吧,很平坦,只是略有一点坡度。满眼的绿色,除了路以外,几乎看不到泥土的颜色。就如发路分明的女人的头发。
飞机徐徐降落在樟宜国际机场。来接我们的是与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一个华人女孩,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朴素得体的装扮,活泼动人的笑颜,令人非常的亲切,一点也不觉得我们其实已身在异国他乡。后来我们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才发现这样亲切的感觉其实是充满了整个的新加坡。原来在这个国度里,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7%,只有23%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少数民族。所以新加坡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汽车行驶在飞机场前面的大道上,两旁是两排雨树,据说是因为这种树每逢雨天就会张开树叶,像一顶雨伞而得名。雨树后面是几排矮小的热带花木,仔细一看原来都是种在一只只大花盆里的,导游介绍说这是国家机秘,为了万一国难来临时,能迅速搬开花盆,重新开辟一条新的飞机跑道而设计的。
汽车先直奔新加坡的旅游名胜之一的花芭山。我们沿着整洁雅致的石子路往上走,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非常的新鲜,有小鸟并不怕生地在树下和花间悠闲的走来走去,自在的玩耍嬉戏,偶尔也会抬眼看我们几眼。这样和谐的人与小鸟的相处好像在国内并不多见。花芭山海拔只有180米,没走几步我们就到了山顶。新加坡的象征性的标志是鱼尾狮,在新加坡共有三尊,分别是妈妈,儿子和孙子。其中孙子就在花芭山上。它全身洁白,上半身是狮子,下面则拖了一个鱼的尾巴。高约近四米,一副稚气未脱的可爱样。在花芭山山顶上可以观赏到繁忙的新加坡海港全景、圣淘沙和其他南部的岛屿。台阶上微尘不染,真是非常的干净。听导游讲,这是因为新加坡独特的东南信风气候造成的,风总是吹向西部的海上,同时新加坡没有重工业,政府还控制汽车的增多,这种种因素使得新加坡至今空气清新,美丽动人。
在后来我们到过马来西亚和泰国后,我们才感觉到其实新加坡的自然景观不值一提。一个是面积太小,好像我们浙江省宁波市那么大。第二呢,它只是一个人工的大花园,绿化很好,但人为雕砌的痕迹太浓。所以新加坡的旅游不是以自然吸引人,而是以它的特色景点和人文色彩来吸引游客。圣淘沙的音乐喷泉就是其中之一。
在圣淘沙的音乐喷泉,我们感受了新加坡的诗意、人文和高科技的一面。音乐喷泉位于鱼尾狮儿子像的下面,这尊鱼尾狮约有十三层楼高,眼睛在夜空中不时闪烁碧绿的光,还不时发出雄狮的吼声。而音乐喷泉则将灯光、激光、色彩和音乐融合起来,恰似一曲美妙的芭蕾舞。听着这天簌之音,看着这美妙的色彩,人仿佛置身于天界一般,尘世的一切烦恼都统统离人而去。我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氛围中。
新加坡的这种人文性其实是贯穿了它的整个社会管理过程。这是个讲究文明,崇尚礼仪的国家,它血脉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它继承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以儒家思想为自己的治国之策。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种人文性。比如没有人乱扔垃圾,没有人随地吐痰,没有人高空抛物,没有人在公众场所高声讲话。可以搓点小麻将,但家里最多办二桌,而且一过十二点就必须下了。新加坡的男人站在公交车上总是把手插在裤兜里,怕一不小心把手碰到女人的身上来个侵犯人权的官司。
这次旅游有幸在一家珠宝店里碰到了这样一个可爱的男人。我们几个女同事为了一枚钻戒讨价还价,公司主管是一个大约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因为价钱相持不下,请他出来拍板。由于个别女同事在讨价还价时总爱把手伸到前面划来划去,那个男人忽然满脸通红,一个劲地往后退。这一脸红让我们这些女人感到突然,也难为情起来。现在会脸红的人真是太少了,尤其是男人更是少之又少。好可爱的新加坡男人!
二千多年前,孔子曾想建立一个理想之国,在这个国家里,人人安居乐业,礼尚往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幅歌舞升平,怡然自耕的世外桃源之景象。结果没有办成。一方面是由于他与执政者季桓子的政见不一,另一方面我认为管理上一味的以德治政也有些缺陷。其实新加坡的管理并不是地地道道的儒家思想,它应该说继承的是荀子的性恶论的管理思想。它采用两手抓,一手以德治国,一手也是采用强制手段的。比如乱丢垃圾要罚款并且拍照登报,背后还要写上“垃圾虫”三个字,在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再严重一点则要受鞭刑。几乎在我们的道德规范范畴内靠自觉性来遵守的东西,在它这里都是有着强制性的。但这种强制性又不似我们的刑罚那样残酷,有着它温情的一面,就像家长管自己的孩子一样。正是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造就了新加坡人儒雅温和、彬彬有礼的个性,也造就了如花园般的美丽国度,使它成为许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新加坡——一个傲然挺立于现代文明尘世之上的美丽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