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菲律宾——吃住行记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happihero | 来源:
前言
99年底老板问我是否愿意去菲律宾参加项目组干一年。我工作3年,喜欢变化的生活,对这等机会当然不能拒绝。嘴里告诉老板说考虑3天,其实心里早以接受,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女友(现在是我的爱人)。回家和女友商量,她也很支持我,于是拎着两只皮箱的我登上了异乡之路。
菲律宾的机场
菲律宾的机场特破,比起香港新机场简直是土得掉渣。菲律宾人都是推着若干个大箱子--后来发现哪里的机场看见的菲律宾人都这样--我一个菲律宾同事告诉我原因是:菲律宾人出国不知道冷热,所以什么都带上,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机场里保卫森严,这些日子阿布扎耶夫的队伍闹腾得凶。保安和军人都抗着枪,但枪显得有些土。移民官也算和蔼,说着菲律宾口音的英语,让我折腾了好一会儿。
住在马尼拉
开始几天住在Manila Penisula Hotel(马尼拉半岛酒店),豪华,比起国内好的五星级酒店差不多(想不明白,菲律宾挺穷的)。后来跟着公司安排的中介去看房。房子在18楼,是个好兆头,不大的一个单间,开放式厨房,加一个卫生间,床旁边一面墙全是落地式玻璃,视野极好,马尼拉市中心一览无余。在夜里我常喜欢坐在床上喝着生力啤酒看着书或上着网。
大楼保卫森严,保安也都拿着长短枪支,让我这个看惯了拿木头棍子的中国小区保安不由得害怕。后来熟悉了,保安们还常帮我拎从超市买的东西回家。
这里离上班的地方走路10分钟,途中经过一个超市可以买菜。后来我常去买,但是啤酒和冰激凌,不是菜。
住在18楼也有害怕的地方,就是地震。2000年初马尼拉地震了好几次,我在办公室感受了一次,抖了抖没什么大问题。但我一个朋友就经历过更厉害的,所有人都从楼里逃出来,郊区倒了些楼。
吃在马尼拉
中国果然是饮食文化发达--到了菲律宾我才深刻地认识到。公司和住的地方附近餐馆很多,卖中国菜的也不少,因为这里的华人多,而且特有钱,据说70%的经济掌握在华人手里。开始一段时间我一家家吃过去,认识到这里的中国菜根本就不能和国内的比,于是开始吃当地的菜。严格地说我真不知道当地有什么菜,总是吃烤鸡腿鸡翅加米饭,鸡在菲律宾很受欢迎,末了再来点甜点--难怪菲律宾肥人多。后来自己忍不住自己作饭,可没坚持多久,因为工作忙和买菜作饭的辛苦而放弃。好歹我一个月回广州看女朋友一次,每次放了行李直奔“川国演义”的火锅而去,所以马尼拉的饭菜可以忍受。
因为菲律宾是个长期被西方殖民的国家,所以他的文化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西方痕迹,包括饮食。除了卖本地菜和中国菜的餐馆,意大利,法国餐馆也很多,从前被西班牙殖民,近几十年受美国控制,所以美国快餐也大行其道,我楼下就是麦当劳,有段时间我三天两头往里跑。
有间好餐馆可以推荐,卖本地菜的,叫SINGING COOK(唱歌的厨子),在马尼拉有好几间分店。吃的倒不怎么样,就是把鸡鸭鱼海鲜等烤着吃,对我没吸引里。他的特色是店里边从厨子到保安都能歌善舞,乐器就是手里的锅碗瓢盆。边吃喝边听和看他们闹腾还满有趣的。这家店应该经营得不错因为两年后我在广州居然看到了这帮唱歌跳舞的厨子在泰国菜的“蕉叶风味屋”和卖川菜的“川楼不息”热闹食客,我抓了其中一个问了问,果然是菲律宾来的。我带女朋友去了SINGING COOK,她挺喜欢那里,还被厨子拉着一快跳舞。
行在马尼拉
马尼拉交通乱糟糟的,和中国不能比,和后来去过的日本更不能比。菲律宾人喜欢买车自己开,所以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在市区可以打的,很便宜。旱季时候我上下班不愿走路就常打的,从家到公司15分钟路程大概30比索,折合6块人民币。司机都会打表而且很愿意聊天,聊完了下车时就想讨点小费或者不找零。我曾经碰到一个,我花了500比索跑了个长途,一路和我聊,结果下车的时候还伸手向我要钱喝饮料说口渴了。
另外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当地人叫Jeepney,最初是当地人从美国大兵那里买旧军用吉普车,很大的那种,然后改装了,把椅子去掉放俩板凳,人就从后边钻上去坐下,车内空间低,无法站立,车上可以站立的地方是车尾巴的踏脚板,我总会看到不少的JEEPNEY后边站了四个甚至五个人满街跑,严格地说他们是吊在车尾巴上的。这些JEEPNEY总是被涂得色彩斑斓,没有重复的,算是马尼拉一景。坐这车不贵,3-5比索,我坐过几次。但对外国人来说麻烦在于无法沟通和对交通路线的不熟悉--可以对比中国中小城市满街窜的中巴。
菲律宾人有点钱就自己买车,因为道路建设没有跟上,所以总是塞车,他们也习惯了,据说这里的情况比曼谷好。我的那些有车的同事要么早晨6点钟就到公司下午4点走,要么早晨10到晚上8点走,以避开交通高峰。这可苦了我这样的朝9晚5的人,时不时被邀请参加早晨或者是晚上7点开始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