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的流浪[1]——回到了文化大革命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jazn | 来源:
朝鲜—全称为朝鲜民主共和国,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永远难忘那场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的硝烟和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影响了大批的青年人(也包括我),英雄们的事迹深深的埋在人们脑海里。
朝鲜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北部面积122762平方千米,人口2214万居民,朝鲜为单一民族—朝鲜族,有的信佛教,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五十年代期间在朝鲜中国的汉语与朝语是并用的两种语言,中国人在朝鲜没有语言障碍,马路上和商店等很多地方都是用汉语标写的,后来朝鲜取消了汉语,这已经是历史了。)1910年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美苏军以三八线为界,分别住南,北部。1948年9月9日北部建国,1949年10月6日与我国建交。朝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朝鲜人参驰名世界,去那里的驴友们千万别忘了带一点回来,也算为朝鲜人民贡献出一份力量。
经过朝鲜口岸新义州、龙川、宣川、定州、新安洲到达平壤。新义州给我的印象好象中国60年代一样,陈旧的城市没有生机,人们好象生活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中一样物资困乏。旅游业的兴起给这个城市到来了一丝的生机。我们看到的第一人—朝鲜的军人,朝鲜的军人与我国的一样实行义务兵役制,军人穿着整齐的呢子军服,锃亮的皮鞋肩挎冲锋枪,漂亮的军装衬托着军人的英俊与威武。白天新义州的人们在鸭绿江边休闲的垂钓,生活在无悠无虑的环境里。夜间站在丹东看朝鲜新义州,八根孤独的路灯好似哨兵一样站立在鸭绿江边。整个城市寂静的让人害怕,偶尔传来火车那长鸣的汽笛,给寂静的新义州带来一点生机。
在朝鲜新义州看中国丹东的夜晚,改建后的鸭绿江边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好似我们当年看香港一样。江边上的酒店里莺歌燕舞,霓虹灯在不停地变换各种精美图案,岸边的游人与商贩的叫卖声,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不同的制度下的不同生活,这就是不同制度下的两个国度。
从新义州到平壤由于是单轨车道,火车的速度相当的慢。我们在某站因为让道,火车临时停车。站台上比较冷清,我走下列车想到站台看看,这在中国是很随便的事情,在朝鲜是不可能的,我刚站在站台上,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来到我的身边,警告我不要超界线,严禁在站台乱转。我只好尊重朝鲜的规定,站台上可以看到高大的金日成主席的塑像,在塑像旁边挂着四条用朝语写的标语:
伟大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万岁。
伟大的劳动党万岁。
伟大的金日成主席万岁。
伟大金正日总书记万岁。
好象回到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我的年龄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只是听说。)到处飘散着浓郁的政治气味。我们的火车在该站台停留了三个多小时。我们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都是美帝国主义的破坏——啊!这都什么年代了?我心里想,可见那场战争的阴影与伤痕还没有在朝鲜人民心中消失。火车终于启动了,我们的兴奋也随着火车的启动渐渐的消失了。我本来想了解一些朝鲜交通情况,但我知道他们不会和我讲什么的,我只好放弃,因为这是政治与国家安全的需要。
我们到达平壤天已经很晚了,平壤人口约100万左右,分7个区:兄弟山区、西城区、大城区、大同江区、船桥区、平川区、万景台区,火车站设在平川区西城大街与光荣街交叉处,平壤那干净整洁的马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车辆比较少交通秩序比国内好多了。大同江把整个城市一分为二,江上建立了一个大的喷泉,高高的水柱即漂亮又壮观。玉流桥把两岸连接在一起,江的一面是朝鲜革命博物馆,博物馆的房顶上是巨大的红旗模型,金日成主席的巨大照片,还有解放塔、千里马铜像等。我们在一个宾馆住下,说是宾馆其实与国内的相比差远了,能供应给我们的东西很少,柜台里摆满了中国的产品有娃哈哈的矿泉水、青岛啤酒、丹东的鸭绿江啤酒等等。本国的东西很少,由于朝鲜河流多短小流急富水力资源,所以朝鲜的矿泉水的质量不比国内的差,口感也很好,但价格比国内稍微贵一些。我们购买物品就像当年老外在中国一样要用外汇卷,朝鲜人看我们花钱就象当初我们看老外一样。他们不和我们过多的交流,(可能还是政治的需要吧我自己的想法)。晚上我一个人闲的没事,独自走在平壤的大街上。我来到胜利街—金日成广场,广场上的花园里有三个茅草小屋吸引了我,(我在100元朝币的背后见过,)好奇的我走到毛草小屋跟前想看个究竟。这是传来一个声音吓了我一跳,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在我的面前,我用英语说:“我看看。”他茫然,我马上醒悟过来,他不懂英文的,我赶紧改成朝语(我的朝语也是跟导游学的)。他—一个年轻英俊的士兵原谅我的莽撞。我后来才知道毛草屋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故居,参观要到天亮以后。就像参观毛主席的纪念堂一样,有开放时间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