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旅游 >> 旅游 >> 越南 >> 越南采风——城市一瞥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越南采风——城市一瞥

发布: 2007-02-03 |  作者: jimwoo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概与连年战争有关,越南的城市不太繁华,商业网点也不密集,很少有高层建筑。即使在首都河内,也不例外。但是,那些房屋虽非高层却十分精巧、别致,色彩也很美观,以黄、白、红色为主,绿、蓝色则比较少。在建筑风格上,我说不清是法国式还是南洋式。

越南以传统土葬为主,火葬只在河内、西贡等大城市才开始实行。每个村落都有一块家族公墓地。我们沿途不时看到这些建筑群落,像古城堡,像土地庙,又像教堂顶。上面五颜六色地涂抹着只有当地人自己才看得懂的文字与图画,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

越南人尤其女性特能吃苦耐劳。她们个头不高,却能挑得起比自己高一个头的担子,稳当当地行走着,倒令旁观者为她们捏一把汗,替她们累得慌。摆脱了战争的阴影,如今的女性也有条件、有心情善待自己了。不少姑娘穿着得体优雅的民族服装,为防晒及挡灰,用一条毛巾(有白色,也有其他颜色)把脸包住,巧妙地在脑后打一个结,既具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摩托车是越南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毫不夸张地说,越南城市是摩托车的海洋。在河内,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摩托(它们大多来自中国和日本)汇成一股车流,驰骋在大街小巷,煞是壮观。越南自1983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准许生育2个孩子。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有趣的街景:一辆疾驰的摩托车,前面带着一个孩子,后面坐着太太,太太怀里再抱着一个孩子,一家人就这样喜洋洋、热闹闹地招摇过市。

越南国内正在进行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但由于起步较晚,依我看,大约相当于我国改革开放乍起的上世纪80年代之初吧,因此,人民的商品意识淡薄。说白了,就是不会赚钱。一些名胜古迹都不收门票,我们这些“老外”看了连呼:“可惜!可惜!”在一个涉外旅游商店,我看到一瓶法国香水,正欲还价,漂亮的女老板主动报价:“80元人民币!”同行者脱口而出:“80元两瓶差不多!”“就80元两瓶!”女老板当场拍板。最后竟以30元两瓶成交。越南的星级宾馆,价格也很便宜,一个标准间在旅游区,也才收取20元人民币。房间典雅舒适,配有小冰箱,卫生间很宽敞,一次性的拖鞋及洗漱用具质量上乘,结实耐用。有意思的是那儿的标准间,必然是一大一小两张床,大床睡上3个人绝没问题,小床也可睡2个人;如果是3人间呢,则是大、中、小三张床。

人民币在越南市场上流通并且比值坚挺。一元人民币可兑换1600至1700越南盾(盾是越南货币单位)。在国内听说用人民币兑换越南盾不是用手数,而是用尺子量,看来并非笑谈。汉语在越南也很流行,不少人都能说上几句。就连前来乞讨的几岁小女孩,也会用标准的普通话童声稚气地说:“给我一元钱,好吗?”使你不得不顿生怜悯之心而慷慨解囊。
上一篇 下一篇